樂光的小提琴教師─文齡老師,除了在樂光負責了小提琴的一般教學課程外,最近也開始擔綱了幼童小提琴課程的專門教師。老師教學經驗豐富,曾指導過的學員數量眾多,在教學上也獲得了許多亮眼成績,例如所指導的學生常於音樂比賽中獲得佳績,其中還不乏獲得首獎的學員。
而一般來說,在教學上表現優異的老師,由於將大多數心力投注在教學上,較難發展其他方面的成就。但文齡老師卻能不斷地自我要求與精進,在維持好教學表現的同時,持續加強自己在小提琴演奏上的能力與水準。這從老師致力於教學,不斷研究各種教學法、取得證照,同時又多次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並參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附設弦樂團的諸多大型演出這點可看出。
像這樣的老師,平時對於音樂以及教學的想法,可都是與眾不同的呢!這次,我們特別請文齡老師整理了他對音樂以及教學的想法,讓大家能夠更加了解文齡老師!
「我認為學習樂器的過程,就像走在人生的旅途,也與做人處事的態度相通;若碰到困難,用對方法嘗試,總能嚐到那份美妙純粹的成就感與自我實現。」
文齡老師視每位學生為自己的家人、朋友,習慣以輕鬆活潑的互動式教學上課,因為老師相信,學生唯有在愉快放鬆的情境下,才能做有效的內化與吸收。但,文齡老師所指的「輕鬆」,並不等於隨便。老師認為學習的態度與「有效率」的練習觀念,更是學好技術的關鍵。
文伶老師喜歡的上課模式為,與學生一起從學生的角度面對問題,探索所教受的技巧與知識其背後的原由,並在遇到問題時能夠自己找出解決辦法。老師認為,學琴與學習任何事物的道理是共通的。首先,要「感受自己」在做的事,接著「發現問題」,進而「了解原因」,最後再「嘗試改變」。
桃李滿天下的文齡老師,在經過了無數的教學指導經驗的洗禮後,發現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獨特性」。同一款教材,或是教學方法,不見得人人都適合使用。隨著時代的快速變遷,知識與資訊也不停地更迭,老師也因此經常地關注、研究新教材與不同的教學方式,並且一直以來都將這些工作當成一種樂趣。
除了自己將研究教學當作樂趣外,文齡老師也會在教學的過程中,讓學生除了在學習小提琴這樣技藝之外,還能確實用心去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美好。
「為什麼大家都說,學習音樂可以陶冶性情、紓發壓力呢?舉一些簡單的例子,台灣有許多工作極度忙碌,但熱愛音樂的人,藉由學習或是演奏音樂,來讓心靈在工作之外能夠尋得寄託。像是組成樂團醫療業從業者,或是學習樂器作為休閒娛樂的上班族。
音樂,能帶給心靈與生活更多滿足和美感;學習一樣樂器,不單只是學習操作性的技術,更多更重要是和自己做最親密的朋友,了解他、與他對話,透過音符旋律的演奏,釋放出平常無法表達表露的情感!」
觀看文齡老師詳細介紹以及老師演奏演片:https://www.clair-de-musique-tw.com/instructors-lu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