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威爾 (Maurice Ravel) 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片段 Violin Sonata No.2 Perpetuum mobile 演奏 by 敏青老師|音樂小知識|桃園中壢學小提琴、小提琴老師

身為演出不斷的旅美小提琴演奏家,同時也是樂光指名率最高的首席小提琴教師敏青老師,其小提琴演奏功力自然是不用懷疑的。但永遠只是聽我們口頭上說老師很厲害,一定是無法讓大家明白老師到底厲害在哪裡的。

因此我們今天特地分享一段影片,是敏青老師於去年獲得琵琶第音樂學院台灣校友會舉辦的新秀音樂會甄選優勝,並且在台北國家演奏廳的演出片段。我們會盡量以一般人能理解的方式,來為大家介紹敏青老師的演奏能力究竟是厲害在哪裡喔!

敏青老師在影片中演奏的曲目,是法國印象派作曲家拉威爾 (Maurice Ravel) 所寫的第二號小提琴奏鳴曲中的第三樂章。這個樂章的標題為「Perpetuum mobile 」(永動機) ,雖然在中文上可以跟音樂的「動機」有個雙關,但原文拉丁文永動機要傳達的意念,應該是拉威爾受到熱愛音樂的機械工程師父親的影響,又或是身處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代背景而成吧!事實上,「Perpetuum mobile 」這個標題,也常被同在那個時代背景下的其他許多作曲家使用。

而就像是能夠持續運動作用的「永動機」所暗示的,這個樂章從第 15 小節開始一直到倒數第二小節的 193 小節,全部都是演奏完全不間斷的 16 分音符,並且維持在 160 BPM (beats per minute 每分鐘的拍數) 上下的演奏速度。由於古典音樂有許多彈性的演奏方式,所以演奏速度一般都會有所浮動,這個的演奏速度浮動範圍大概在上下 10 BPM 之內 。

換成一般完全不懂音樂的人也能夠理解的方式來說,就是連續三分鐘多以每秒拉 10 或 11 個音的速度演奏,不但要能夠精準無誤地演奏出每一個音,還要將這種精準延續整個樂章的穩定性呢,是非常非常高難度的曲目!

除了要快速演奏非常多音這種淺顯易見的演奏難度之外,這個樂章還有許多音程跳非常遠的樂句。反應到小提琴的演奏上,除了像我們平常熟悉的流行/熱音類撥弦樂器吉他、Bass 等樂器一樣,要快速地跨越不同的弦演奏,這是會造成許多弦樂器在演奏上難度加倍的情形。

但由於提琴樂器是以弓摩擦弦的方式眼奏,小提琴的指板不是平整的而是有弧度的,這樣才不會造成只想拉一條弦的音但卻不小心拉到其他弦的狀況。因此小提琴在跨弦演奏時,不像吉他以及 Bass 等樂器,單純右手上下移動撥弦就可以了,還要精細地控制右手持弓的角度,在高速度以及密度的演奏情況下其難度就更不用說了!

一般這種一直連續演奏快速音群的音樂,相較之下是比較難呈現出演奏表情以及情緒等音樂性的,由於一直是沒有音長節奏變化的偏機械性的演奏,因此就要從加重音、漸強漸弱、彈性速度、段落音量對比等方面來賦予音樂生命,否則就會像是在播電腦 MIDI,或是快速念誦沒有什麼抑揚頓挫的經文一樣。

影片中的片段是從這個奏鳴曲式的第三樂章的發展部即將結束的地方開始,除了前面提到的高難度演奏技巧之外,我們馬上可以從第一個音量突然轉小的地方,感受到前面提到的音樂情緒性。這就像是人與人平常對話,我們不會固定講話的語速,所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的音量也都不同,我們就是透過這些感受到每個與我們對話的人的快樂、生氣以及悲傷,而音樂也是一樣的道理喔!

一般演奏者,即使學習小提琴好幾年也不一定能夠毫無錯誤地演奏出這首曲子,而敏青老師除了能夠精準無誤地演奏出這樣高難度的曲子之外,還能夠在這樣高難度的曲子中,賦予音樂中最重要的音樂語氣情緒的詮釋,讓我們覺得老師就像是透過了小提琴對我們訴說著故事般地引人入勝呀!真的不愧是求學一路階段都就讀音樂科班第一志願,又旅美就讀美國四大音樂學院之一的職業小提琴演奏家敏青老師!

在聽完老師精彩超絕的演奏,並且看完我們的介紹後,也來看看敏青老師詳細的介紹、老師的學生對老師的教學給予的評價,以及老師更多的影片吧!

正在載入…

執行時發生錯誤。請重新整理頁面後再試一次。

%d 位部落客按了讚: